文章分類Article

^^ 未來治耳鳴,「聲音治療」愈來愈重要 ^^ 助眠儀器 | 助眠儀器推薦 | 兒童助眠機 | 兒童助眠儀器

在林林總總的藥方、偏方裡,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對於聲音治療(sound therapy)的看法是什麼呢?
美國的專家建議,臨床醫師在面對受持續性耳鳴困擾的病患時,可以建議他們接受聲音治療。
 
未來治耳鳴,「聲音治療」愈來愈重要
今年6月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力博宏主任, 受邀參加2個國際會議,分別是世界耳鳴大會,以及音樂與神經科學大會,發現聲音治療已經廣泛應用在許多臨床疾病的治療,包括耳鳴。
有2個重點值得注意。首先,只要證明有療效,無須拘泥於其療效是否比其他療法更好。
從歷史的進程來看,廣義的聲音治療大約可以分為3個階段。
 
第1個階段,稱為「遮蔽」。實務上大致都是使用白噪音,也就是許多不同頻率所組合起來的聲音,來達到讓病患暫時忘掉耳鳴的效果。但由於「遮蔽」的目的只是以外來的聲音遮蔽困擾病患的耳鳴聲,因此療效無法持續,實用性有限。
第2個階段,則是使用助聽器以及人工電子耳,來補足聲音訊息的不足,試圖讓聽覺傳導系統的運作回歸正常,達到減少耳鳴干擾的目的。由於助聽器與電子耳都是針對聽損病患的聽覺輔具,因此這種療法,只適用於同時具有聽損以及耳鳴的個案,適應症的門檻稍微高了一點。
 
而助聽器跟電子耳這2種聽覺輔具的原理,是截然不同的. (參考力主任2024年4月的專欄文章)
第3個階段,則是目前相當受到矚目的「雙耳拍頻(binaural beat)」。什麼是雙耳拍頻?舉例而言,如果左耳聽到100赫茲(Hz)的聲音,右耳聽到90赫茲的聲音,那麼在這2個聲音之外,大腦還會感知到另一個聲音的存在,也就是兩耳頻率的差別,10赫茲。
神奇的雙耳拍頻,竟然能改善耳鳴?
 
早在1839年,普魯士物理學家Heinrich Wilhelm Dove就已發現雙耳拍頻的現象。1973年,美國科學家Gerald Oster再度重新描述了此一現象。但可能因為當時的硬體還不到位,或是人類還沒有這個需求,因此一直沒有在醫療上有實際的應用。
要了解雙耳拍頻對於大腦的作用,就必須先了解大腦的自發性腦波(spontaneous activities)。
 
自發性腦波就像是大腦的捷運系統,即使處於睡眠狀態,這個捷運系統依舊不停歇穿梭於各腦區,負責在腦區之間傳遞重要訊息。
大家比較熟悉的自發性腦波包括了α波與γ波等等。剛剛提到10赫茲的雙耳拍頻音,恰好落在α波的頻譜裡,而α波所代表的就是放鬆。
根據研究,大腦的自發性腦波可以因為接收到外來的音源刺激而「被」調整。也就是說,自發性腦波的頻率可能會「被」外來音樂調控成同樣的頻率。這種大腦自發性腦波的頻率,最終與外來刺激頻率趨於同步的現象,科學家稱之為「大腦夾帶效應(brain entrainment effect)」。
 
關於耳鳴的雙耳拍頻聲音治療,文獻上已經有正面的答案。如果各位看過《腦筋急轉彎(Inside Out)》這部電影,力博宏主任詮釋是,當大腦自發性腦波的各個頻率,能夠像電影的結局一樣,緊緊地擁抱在一起,達到和諧的狀態,那麼睡眠,甚至於耳鳴,終將得到改善,如聽仙樂耳暫明啊!
 
以上文章摘錄於康健焦點, 力博宏專欄.
 
#耳鳴 #雙耳拍頻 #睡眠障礙 #專注力 #松果體 #褪黑激素 #聲音治療
TOP